教研引领促提升 专家把脉谋发展
为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教育家精神引领,提升教师育人水平和学科教学能力,进一步加强学科组建设,保障学校高质量发展,8月22日上午,合肥三十五中举行分学科专题培训。在合肥市教育局、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下,学校邀请到十位合肥市学科教研员和三位教学名师进行分学科指导,13位学科专家围绕“教研组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这一主题为各学科组发展精准把脉。
语文
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刘劲凤老师指出,高考题愈发注重对学生文本分析能力的考查,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需紧扣“回归文本”核心,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文本、把握内在逻辑。从宏观层面,教师应树立结构化、思维化的教学意识,构建清晰的教学框架,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文本解读思路,培养其从整体上理解文章主旨、梳理行文脉络的能力;在微观实践上,则要聚焦文本细节,指导学生精准捕捉关键信息、分析语言特点、探究表达技巧,让文本分析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切实提升学生学科素养,以更好地应对实际应用需求。
数学
市教科院数学教研员沐方华老师带来了一场题为《中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的精彩讲座,主要围绕四个方面展开,一是注重示范引领,突出优秀教师的标杆作用,通过观摩课、经验分享等形式,为教师提供可借鉴的教学范式与理念;二是明确发展路径,教师专业成长可分为多个阶段,从基础教学技能到教研创新能力,构建阶梯式提升路径。三是行成成长自觉,强调教师需主动觉醒成长意识,通过常态化教学反思、针对性补弱,实现自主驱动的专业提升;四是在教学比赛中锤炼,教学类赛事对成长具有极大助推作用,能促使教师深耕教学设计、锤炼课堂驾驭能力,加速专业成熟。
英语
市教科院英语教研员王鹏老师以高考读后续写题型备考为切入点,分享多年一线教学总结的实用方法。他主张英语教师需立足学生实际需求,从三方面助力提升:一是积累层面,通过创设词汇新语境,帮助学生在具体场景中理解、记忆单词,有效增加词汇量;二是练习层面,以适当强度的训练为抓手,针对性提升学生阅读速度与理解能力,强化学习实效;三是鼓励层面,灵活安排随堂练习,让学生清晰感知学习进度、提升目标感,同时引导合理练字,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通过这三方面,帮助学生基于自身水平夯实基础,实现英语学科稳步提升。
思政
市教科院思政教研员侯新旺老师的讲座主题是“新时代思政‘金课’的建构要义”。2024年8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努力做“五好”教师,打造思政金课。通过树立一体化教学理念,恪守教学根本原则,坚持“道-学-术”的统一,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讲好中国故事。他结合具体教学实例,告诉我们如何依标教学,让课程教学回归学科本质。最后,他鼓励老师们认真钻研,科学思考,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努力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从优秀走向卓越。
历史
本次专家讲座由合肥市教科院历史教研员刘守强老师主讲,刘主任以近年高考历史真题为切入点,通过深入剖析试题的命题思路、能力要求与素养导向,为一线教学提供了清晰的方向指引。他详细阐述了如何将高考真题转化为有效的课堂教学资源,在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同时,他也强调了教师深入研究真题对于反拨教学、精准把握考改动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关键作用。本次讲座内容充实,极具针对性与指导性,为教师们搭建了一座连接高考与教学的有效桥梁。
地理
市教科院地理教研员倪宏忠老师应邀为本校地理教研组全体教师作专题培训。他围绕核心素养培养、课堂创新及评价体系给出指导。核心素养培养需紧扣四大要素,结合真实情境与生活实际;课堂创新可采用项目式学习、野外实践等策略,推动学生主动探究;评价体系应兼顾过程与终结性评价,更重思维与实践能力,助力教学从知识传授转向素养培育。用丰富的实际案例例举教学策略实施的经验,针对教学中的难点问题提供了专业指导。
物理
合肥一中物理名师张道武系统分享了高三物理教研组的建设经验,他从队伍建设、教学创新、青年教师培养及学业评价等方面给与指导,强调打造协作高效的教研团队的重要性,以“传帮带”为基础,搭建公开课、技能竞赛等成长平台,帮助教师快速提升专业能力。同时,张老师重点分析了安徽高考物理命题趋势与课标依据,特别提出教师务必要深入研究高考题型,深挖高考题的命题价值和考查意义,为应对教学挑战与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了具体改进措施。
化学
市化学教研员陈文静老师以2025年安徽高考试卷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新高考命题趋势与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重点。教研员结合具体试题,强调教学需立足情境化设计与学科思维培养,避免机械刷题;同时建议教师关注跨学科融合与现实问题解决能力的渗透。陈主任指出要优化课堂结构,强化学生高阶思维训练,另外要加强考情研读,精准把握命题逻辑,以素养导向重构教学设计,助力学生适应新高考要求。
生物
合肥一中生物学科孙晓方老师的讲座主题是《高中生物学高考复习备考和教研组建设交流》,他认为需紧扣新课标与高考评价体系核心要求,通过细研近年考题把握命题规律与趋势。针对一轮复习,明确要以夯实基础为核心,注重知识的理解与实际运用能力培养,并给出逐点细致复习、设置微专题突破等实用方法,为高效备考指明方向。在教研组建设上,既关注教师专业发展,提出通过公开课展示、常态化教研活动等途径促进教师能力提升;也重视学生特色培养,建议依托生物兴趣小组、奥赛辅导等形式,激发学生学科潜能,实现教与学的协同发展。
音乐
市音乐教研员蒋婷婷老师以说课课例解析为切入点,从邢老师《丝竹相和》中强调教学中音乐本体的价值渗透;并帮助李老师梳理《学堂乐歌》一课的教学规范和教学思路;以迮老师《“黄河之声”跨学科主题课》为引拓展“为什么要开展跨学科主题教育”,以及“音乐与跨学科的内在逻辑”。此外,她还围绕高中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展开分析,深入讲解大单元设计的思路与方法,并分享了智慧课堂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体育、心理
市教科院体育教研员郭齐智老师为体育、心理两个学科组做专题讲座,主题为《使用新教材、迎接新挑战、育时代新人》。他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指导,一是明确新教材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由传统的知识技能传授向应用创新发展,积极落实每天一节体育课,每天两小时锻炼;二是厘清体育学科的功能与价值,健康第一,科学施策,以体强心,确保学生身心同步发展;三是关注六位一体的教学要素,即关注课堂教学、学生活动、运动情境、教学方式方法、运动负荷、信息化教育手段。他指出活用新教材,挖掘新时代体育学科的独特育人功能,为学生筑牢身心健康的基石。
美术
市美术教研员吴蓉老师以《新教材逻辑下的美术单元学习》为题,用问题启发教师思考,如“美术单元学习如何落地?”,通过生动的教学案例,启发教师表达和思考,在真实情境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创造性的开展美育教学。她结合学校馆校合作美育思政案例进行分析,建议深挖学校文化特色,形成品质化、特色化的校园美育体系,提升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信息技术、通用技术
合肥一中科创实验中心主任汤磊老师聚焦通用技术教师的成长路径,旨在助力教师提升教学能力与专业素养。他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分享了个人教学观点,认为要将日常教学从“一份工作”升华为“一桩事业”,以专业深耕的态度对待每一节课,在技术迭代中找准教学定位;要怀揣“一腔热血”投身学科教育,主动探索信息技术与多学科融合的可能,在创新实践中开拓属于自己的教学“天地”;更要坚守“一份执着”,沉淀对教育的“一种情怀”,不因技术更新的挑战而动摇,始终以学生数字素养培育为核心;而这份事业的根本,在于扛起“一份责任”——既要教会学生技术应用,更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信息伦理,让技术教育真正服务于学生全面发展。
本次分学科培训在各学科专家的精准引领下,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注入强劲动力。专家们结合学科特点的针对性指导,助力教师更新教学理念、精进专业技能,有效夯实了教学能力根基,用生动的教学实践案例推动各学科课堂教学提质增效,专家的深度参与强化了学科组的教研凝聚力,促进了组内经验共享与协同探索,为打造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学科团队指明了方向,有助于实现教师成长、教学优化与学科组建设的有机联动,不仅夯实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学科基础,更凝聚了“教、研、学”协同发展的合力,为学校持续提升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供稿 | 教科室
一审 | 胡亚飞
二审 | 詹道勇
三审 | 许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