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持合理利用资源、宣传绿色发展、传递爱与奉献、互助与进步的理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在校团委指导下,6月18日,由校团总支纪检部精心策划的“我为同学做实事”之“换”然“易”新主题实践活动圆满落幕。活动以促进民族团结、倡导闲置物品循环利用为核心,通过丰富多彩的环节,为春学期校园文化生活增添了亮丽一笔,更让“我为同学办实事”的宗旨落到了实处。
一、 锅庄共舞:舞动汉藏情,共筑同心圆
活动在最具民族风情的锅庄舞中火热开场。伴随着悠扬的音乐,身着鲜艳藏袍的西藏班同学热情地拉起汉族伙伴的手,围成一个个同心圆。起初略显生涩的舞步,在彼此的耐心指导和欢声笑语中,很快变得整齐而充满活力。藏袍的绚丽与校服的朝气交织,旋转的身影与真挚的笑容辉映。“当大家的手紧紧握在一起,踩着同一个节拍旋转时,我感觉心也连在了一起,”高一学生代表徐梦婷在分享环节动情地说,“这不仅是在学跳舞,更像是在学习一种跨越民族的理解和接纳,西藏班同学的热情让我特别感动。”这一舞,舞出了青春的活力,更舞出了民族团结的深厚情谊,为整场活动奠定了温暖和谐的基调。
二、 “换”然一新:小集市大智慧,闲置变宝藏
活动的高潮当属“换”出新意 “易”来精彩,以物换物集市。同学们纷纷将闲置的书籍、文具、手工艺品、体育器材甚至精心养护的绿植带到现场。在纪检部同学有序引导下,“小摊主”们积极介绍自己的物品,寻找心仪的交换目标。一本读过的小说找到了新读者,一套闲置的画具激发了新主人的艺术灵感,西藏班同学带来的特色小饰品、藏文书籍也吸引了许多同学的目光。“我用一本《西游记》换到了这盆多肉,还和这位西藏班同学聊了很久藏文化,感觉‘血赚’”,高二的张同学兴奋地展示着自己的收获,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现场气氛热烈而有序,百余件闲置物品成功“易主”,在流转中焕发新生,节俭环保、物尽其用的理念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入人心。
三、 寄语与感恩:凝聚力量,点亮微光
校团委书记谢超在活动致辞中高度评价了此次实践的意义:“今天的‘换然易新’活动,是民族团结教育和劳动实践教育的一次生动结合。锅庄舞的共舞,跳出了在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厚情感;以物换物的实践,换出了勤俭节约的好风尚,更‘换’来了同学间真诚的交流与理解。这充分体现了‘我为同学做实事’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体现在每一次用心的策划、每一份真诚的参与中,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校园情。”
团总支纪检部部长冯梓琳在发言中阐释了活动初衷:“我们策划‘换然易新’,核心是‘焕新’与‘易新’。“焕新”是让闲置物品找到新主人,发挥新价值,倡导绿色校园;‘易新’则是希望通过共同的体验,特别是同学间的深入互动,让情谊在合作与分享中更新、加深。每一个交换成功的微笑,每一次跨越民族的交流,都是我们服务同学、凝聚校园正能量的具体体现。”
活动的顺利举办离不开众多幕后英雄的辛勤付出。在“分享活动体验”环节,团总支代表金祖浩阳、费天悦分享了他们的心声:“作为活动策划者和参与者,从布置场地、引导流程,到帮助同学登记物品、维持秩序,虽然忙碌,但看到大家换到心爱之物时开心的笑容,特别是同学一起跳舞、一起聊天的温馨画面,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能为促进同学友谊和环保出份力,我感到特别自豪!”
四、 意义深远:小活动,大收获
“换然易新”活动虽已落幕,但其意义深远。它不仅是一次成功的闲置物品循环利用实践,有效减少了浪费,更是一次润物细无声的民族团结教育。通过锅庄舞的共融、换物集市中的交流、分享环节的倾诉,各族同学间增进了了解,深化了友谊,共同体验了劳动的快乐和分享的价值。活动也充分展现了团学组织服务同学的宗旨,锻炼了学生干部的组织能力,更在校园里播撒了团结、互助、环保、实践的种子。
活动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团总支纪检部表示,未来将继续秉持“为同学做实事”的理念,策划更多有意义的活动,服务同学成长,共建和谐美好校园。
文稿 | 校团委
一审 | 谢 超
二审 | 胡亚飞
三审 | 雷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