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学科发展 教研动态 校园新闻

合肥市第三十五中学与合肥一六八中学美术教研交流活动侧记

 

2025年3月19日上午,合肥市第三十五中学美术教研组一行赴合肥一六八中学开展校际交流活动。两校作为合肥市“庐美校园计划”美育浸润行动实践基地校,双方围绕美术教育创新、课程资源共享及学科融合发展展开深入探讨,通过主题展览分享、教学理念互通与美术馆实践观摩,共绘美育教研新蓝图。

一、跨学科向美,融未来同行:

一六八中学美育教学创新探索

         活动伊始,两校就各自美育教学的经验进行分享。许静老师以“融合育人背景下的美育实践探索”为题,以两大主题展览为切入点,详细介绍了合肥一六八中学开展“创展评一体化”美育教学创新的探索过程和实践成果。

         一是“跨学科向美,融未来同行——合肥一六八中学美育成果展”,聚焦“双新”课程背景下的跨学科融合,展出师生在“诗心画质怡情”“自然镂空艺术”“传统文化科技未来”“书写历史向美”方面的创新作品,体现“以美为媒,学科共生”的教学理念。二是“水墨弥新——一六八中学美育融合作品沉浸展”,以传统水墨和篆刻为根基,呈现与自然之韵的碰撞。

 

二、美育浸润民族教育:

合肥三十五中“大美育”课程实践探索

         合肥市第三十五中学美术教研组长张婕则分享了该校“美育浸润民族教育”的美育课程实践。立足民族特色学校的校情,倾心营建民族团结进步内涵的学校美育文化环境。

         从教材延伸至生活,强化美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通过“家乡的建筑”“我们的节日”“馆校合作——行走的美育思政课”等主题课程,创新教学模式,构建跨文化审美体验的实践经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遗技艺传承与社团实践有机结合,助力学生拓宽文化视野。

         通过美术、美学、美育的“三梯”课程促进跨学科融合,发扬“红石榴”文化精神,将美术教育与民族团结教育有机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三、理念互鉴,研讨交流

         随后,两校美术教师围绕“美育课程的创新实践”展开交流。

         合肥三十五中学胡辉老师表示许静老师的分享深深触动了他,应该将美术教育视为能够影响和改变学生一生的美育活动,用心和行动在每个学生心中种下美的种子;张楠老师谈到教育实施要真正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一六八中学陈禄芬老师分享了她如何以绘画为载体,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表达创作主题,实施跨学科的作品表达;一六八中学许鑫老师表示,通过两校课程分享,深刻感受到美育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传承文化以及激发创造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合肥三十五中刘正飞老师从教育的本质出发,指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培育。一六八中学美术组在融合育人理念下,积极推动美育创新课程的实践探索,正是“教育家精神”内驱力的生动体现。

 

四、实地观摩启新思,

共谋美育向未来

         活动尾声,一六八中学美术组教师带领合肥三十五中的美术组团队参观了校园美术馆,分享结合场馆建设的心得与经验。学生作品涵盖篆刻、书画、立体综合材料等多种艺术形式,通过多维度的展示,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引导他们开展更为深入全面的学习体验。

五、感悟与启发:

安徽师范大学实习小组

         本次实习很开心能参与这样一次精彩的分享活动,在美的视域中,感悟艺术与自然的对话,领略传统与科技的碰撞。此次交流不仅是一次技能的提升,更是一场自我发现的旅程。老师提倡的“种子精神”不仅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学生,并且也是对教师岗位无私付出的体现。艺术教育的核心不仅是传授技法,更是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一颗美的种子,也许在之后的某一天就会萌芽。

结语:

         从主题展览的匠心呈现到教育理念的智慧碰撞,此次校际美育交流活动不仅为两校教师提供了一个分享经验、互相学习的平台,也为新时代美育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两校未来将继续深化,共同探索美育教育的新路径,为培养具有全面素养的新时代人才贡献新力量。

 文稿|常思远、赵苏瑶

 一审|常思远、赵苏瑶

二审|詹道勇

三审|许   超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