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了推进我校科技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课题研究,课题负责人尹黎明组织课题组成员共赴合肥市科技馆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馆校协同教研活动。合肥市科技馆培训活动部主任陈叙、优秀科技辅导员李砚辉老师,课题组成员邹楠漪、戴燕、朱永琴、张琳、候媛媛等参加活动。
01展馆参观
“能量”展厅——物质就是能量,一切能量守恒。“能量”展厅的主题是“物质就是能量,一切能量守恒”。这个展厅没有拘泥于知识本身,而是将展品作为一种表达方式,以物质的运动、变化为明线,能量和物质守恒为暗线,通过两条线索的呼应,向大家普及科学规律、科学发现的过程和以“能量”为主视角的科学观。
“工具”展厅——工具有效延伸了人的能力。与其他动物相比,人类在灵活性、视觉、听觉、耐力、速度能力等方面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然而,通过对工具的使用让我们突破生理的局限,完成基本生理能力所无法实现的工作。工具有效地延伸了人的能力。很多工具,实际上是人类肢体和器官能力的延伸与扩大。展厅从人类最基本的能力角度入手,通过对手臂、脚步以及感知方面的能力延伸进行介绍,形成3个展示模块。
“智造”展厅——造物的过程尽显人智慧之巧。展厅围绕“造物的过程尽显人类智慧之巧”这一主题展开,按照“设计的智慧-选材的智慧-制造的智慧”这一脉络设置三大模块。从造物之始所具有的设计创新思想,到造物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材料选择,再到造物过程中不断凝练出的精巧技艺,展现人类的智慧之巧。
“我们”展厅——认识人类自己。展览主题是“认知人类自己”。展览从人类的个体特质和能力出发,并延伸至人类社会——这种比其他动物种属更加复杂和密切的社会。是什么造就了人类?我们是如何从它们进化成为今天的我们?展览从生物进化和文化进化两个角度,剖析并解读人类的由来。按照从“我”到“我们”的叙事脉络,设有“我的运行系统——身体与意识”“我的中央处理器——神奇的大脑”“环境造就了我们”“社会造就了我们”“我们造就了我们”5个分主题展区。前2个区是“我”的范畴,后3个区是“我们”的范畴。
通过互动体验和多媒体展示,老师们深刻感受到了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这些展览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领域,让老师们对科学技术的实际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特别是一些前沿科技的展示,如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更是激发了各位老师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和思考。
02示范案例分享
在参观过程中,老师们还有幸聆听了科技馆优秀科技辅导员李砚辉的分享。他详细介绍了《认识我们的心脏》这一馆校合作案例。这个案例合理利用科技馆优质资源,通过生动的讲解和互动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提高了他们的健康意识和科学素养。这种创新的教育模式,不仅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同时也为技术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李砚辉老师总结馆校合作课程开发的几个要点:
(1)了解和熟悉科技馆资源
教师需要先对科技馆提供的资源进行全面的了解和熟悉。这包括各类展品、互动设备、实验室设施以及相关的教育活动和项目。通过参观科技馆的各个展厅和活动室,教师可以亲身体验这些资源,了解其功能和特点。
(2)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
在了解科技馆资源的基础上,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例如,如果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编程技能,可以选择与科技馆合作的编程项目或机器人实验室来进行教学。
(3)设计教学方案
根据确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师可以开始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参考科技馆提供的案例和资源,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例如,可以设计一个“编程与机器人”的主题课程,通过科技馆的机器人实验室进行实践教学。
(4)实施教学活动
在教学方案设计完成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实施具体的教学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科技馆的资源,如互动设备、实验器材等,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实验和项目研究。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5)评估和反馈
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需要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这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测试、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根据评估结果,教师可以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6)持续合作和资源共享
为了更好地利用科技馆的资源,教师可以与科技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通过定期的交流和合作,教师可以及时获取科技馆的最新资源和信息,并将其应用到教学中。同时,教师也可以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成果分享给科技馆,促进双方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03科学活动室参观
分享结束后,合肥市科技馆培训活动部主任陈叙带领老师们参观了科技活动室和相关仪器设备。这些先进的设备和丰富的科技资源,为学生开展科学实验和项目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老师们深刻认识到,馆校合作不仅可以共享资源,还能通过互动和实践,提高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动手能力。
04总结
此次馆校合作的教研活动,让各位老师受益匪浅,不仅了解到最新的科技成果和教育资源,还增强了与其他学科的合作意识。课题组的老师们表示,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积极探索跨学科的合作,把更多的科技元素融入到学科课程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同时,老师们也看到了科技馆在科普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作为技术学科教师,应积极借鉴科技馆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这次教研活动不仅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更是对老师们未来教学工作的启迪。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努力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期待在未来有更多的机会与科技馆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交流合作,共同推动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