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当前位置: 首页 •  德育园地 •  心天地 校园新闻

用“心”陪伴 乐享国庆——国庆假期心理调适指南

秋风送爽,金桂飘香。亲爱的同学们、家长们,国庆小长假即将到来,大家做好家庭的假期规划了么?学生发展指导中心为大家精心准备了一份“国庆假期心理关爱指南”,希望大家能在7天的假期中关爱自我、呵护身心,收获成长心能量。

01    学生篇
合理规划,劳逸结合

保持规律的作息是假期生活的重要一环,无节制的玩耍、熬夜只会增加疲惫感,扰乱身体的节律,造成节后返校适应困难。为此,提前制定好作息时间表,安排好学习任务才是科学之策。同时,也可以利用假期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吃完饭主动洗碗、拖地、浇花等。

平衡身心 ,调整状态

假期是放松身心的好时候,除了完成学业任务之外,同学们也要积极主动地安排好休闲娱乐活动。适度运动,不仅能提高自身免疫力、保持身体健康,而且大脑分泌的多巴胺和内啡肽能够让人感觉到开心和幸福。利用国庆假期去户外充分呼吸纯净的氧气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觉察和发现自己情绪变化,及时的做出积极调整。比如:与人倾诉、阅读书籍或正念冥想等方式。

积极提升,自我赋能

假期是探索自我、规划未来的绝佳时间。同学们在休闲放松之余,可以有计划地复习、预习,利用假期进行查缺补漏,逐步实现弯道超车。也可以梳理一下想在假期里完成的任务或心愿,培养兴趣爱好,定几个“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目标,在完成目标自我提升的过程中,同学们也能收获满满的成就感哦!

适度“冲浪”,主动交往

适度使用网络资源是一种既能放松身心,又能拓宽视野的方式。因此,同学们要学会控制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不沉迷游戏、短视频,不浏览非法、不健康网站及平台,警惕电信诈骗,避免个人信息、钱财等被盗用。此外,假期也是增进亲子关系的好机会,我们不妨主动多花一点时间和家人交流最近的心情和想法,倾听父母工作和生活的新变化,彼此理解,融洽关系。

02
家长篇
给予空间,减少批评

青春期的孩子处于自我意识觉醒和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他们也变得更有思想与主见,而家长应当给予孩子适当的个人空间,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孩子在独立成长的阶段渴望得到认同,家长不要轻易否定孩子的想法和做事方法,要尽量避免冲突和对抗,对孩子,表扬和鼓励的作用永远大于批评,孩子往往会朝着鼓励的方向成长。

用心倾听,共情接纳

倾听是构建良好亲子关系的第一步。在与孩子交流时,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尊重,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感受和意见。不要打断他们的发言,管理好自己的焦虑和总是化身管教者的冲动,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和被理解的温暖。当孩子主动分享自己的心情和感受时,家长应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体会孩子的感受,表达对孩子的理解,让孩子感受到情感的共鸣和联结。同时,家长应鼓励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情感,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感受是被接纳和理解的,给予孩子充分的安全感。

有商有量 ,用心陪伴

涉及假期生活如何安排时,家长也要听听孩子的想法,在合理范围内,不妨尊重孩子的选择。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用心的陪伴,假期也是增进亲子关系的好机会,建议家长在假期中每天和孩子一同进行体育锻炼、家务劳动和亲子游戏,高效的陪伴在于双方全程地、专注地投入,互相理解,无评价、无批评、无争吵,和孩子一起尽情享受美好的亲子时光。

家庭生态,榜样示范

“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家庭生态对于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家庭中的每一次互动,都暗含着情感的流动,构成了孩子成长的家庭情感生态。家长以身作则,把最好的情绪留给家人,与家人保持健康良好的沟通,给成长中的孩子做榜样,为营造良好的家庭情感生态多助力,少添阻,让家庭和谐而幸福。这对孩子一生的成长都是宝贵的财富。

家校合力,共促成长

家校合作是当前中学生心理发展与适应倡导的理念。只有家庭和学校携手合作,才能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效果落实到位。合肥三十五中实行“石榴籽”全员育人导师制,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地毯式谈话、滚动式摸排心理关爱人群、实施全校心理测评。学校已建成1400多平方米学生发展指导中心,个体咨询室、宣泄室、放松室、沙盘游戏室等10间功能室。3位专职心理老师全天候为汉藏师生提供心理关爱帮助。真诚地希望家长们密切关注孩子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表现,配合学校做好排查工作,做好孩子心理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及时与班主任进行沟通,以便形成坚实有力的家校合力,更好地保障学生心理健康。

假期期间,若家长或孩子有情绪方面或亲子相处方面的困扰,不妨拨打心理援助热线积极求助。每个人都不是孤岛,你其实有很多支持的力量!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