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5日下午,在合肥三十五中校长室策划、政教处组织、信息中心的技术保障下,在具有“红石榴”文化元素的数字化智能录播教室——“好课”录播教室,合肥三十五中开展了跨社团、融学科的项目式学习“为植物安家”的课程汇报暨结项仪式。
课程汇报由融美墨韵社指导教师张婕主持,副校长雷金军、团委副书记兼承美手工坊指导教师刘正飞、影视传媒社指导教师邹楠漪、格物社指导教师吕炎参与了此次活动。察言观色社团侯媛媛老师在青海格尔木参加教学比赛,侯老师特意录制了一段视频给予同学们支持和鼓励。安徽师范大学四位实习教师参与了本次活动。察言观色社团、影视传媒社、承美手工坊、融美墨韵社四个社团的同学们参与了此次“为植物安家”课程汇报暨结项仪式。
(一)项目简介
首先,张婕老师从四个方面介绍此次活动的流程,分别是项目简介、分小组汇报与展示、教师分享与评价、校领导赋能及颁发结业证书。
“为植物安家”课程的缘起,是为了给学校的植物制作标牌,其中需要运用到生物学知识、美术设计、信息化运用等跨学科核心素养。在校长室的统筹指导,政教处的精心组织,以及学科专家刘正飞老师的课程策划与指导下,察言观色社团、影视传媒社、承美手工坊、融美墨韵社四个社团联合开展了跨社团、融学科项目式课程。
课程进度为六个时间节点,3月13日项目启动,4月3日合作性学习,4月10日项目推进,4月17日学生手绘设计初稿呈现,5月8日信息化设计图进阶版,5月15日项目展示汇报。
刘正飞老师负责建构整体的项目式课程设计、学习任务单设计,侯媛媛老师组织学生现场调研校园植物,邹楠漪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视频拍摄与剪辑、3D打印技术应用,张婕老师负责项目的过程性管理,以及指导同学们进行植物标牌的设计草图绘制,安徽师范大学实习小组的老师们帮助同学将手绘草图转化为最后的电子设计稿成品图。
(二)分小组汇报与展示
活动第二项,七个小组的同学们从植物挂牌信息、讲解植物特征的视频展示、团队成员介绍、设计图及学习过程展示、收获与反思等方面进行了汇报与展示。
第一小组的同学不仅介绍了校园的植物,她们还分享了在这次项目学习中体会到了团结意识,小组成员一起查资料、画设计图、录制视频,让她们有点遗憾的是他们最新修改的PPT没能展示给大家,也告诉她们做事情要抓住时机,提前完成;
第二小组的汇报人用优美的古诗词带我们了解校园的植物;
第三小组的汇报人分享了不同植物的精神品质,金边黄杨代表正义、意志坚定,学校也希望三十五中的学生具有正义、坚定的品质;
第四小组的汇报人提到了生态保护放在首位,小组成员通过现场调研、查阅资料,为校园的三种植物精心录制了讲解视频,锻炼了自己,增进了友谊,对生态文明的认识也更为深刻。
第五小组只有两位同学,谢冬晴和白玛央金,她们在这次项目式学习中不仅一起找植物、查资料、绘图,学到了很多知识,而且收获了珍贵的友谊;
第六小组的同学设计的紫叶李和宫粉梅的植物牌非常的精致,并且他们总结了亮点、不足,还找到了改进建议,表达了对未来的展望;
第七小组的同学不仅分享了他们在校园寻找植物的过程,而且分享了他们的感悟。旦增卓玛同学在这次活动中体会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对生活中耐心、毅力和责任感的培养;次旺巴姆同学觉得观察植物生长的过程非常奇妙,从最初的发芽、到茎叶的生长、再到花朵的绽放,这一切都展示了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韧性;邵美智同学在这次活动中了解并学习到了许多有关植物的知识和故事,也在团队合作中成长了很多;李紫涵同学表示这次项目式学习让她受益匪浅,不仅是在摄影与剪辑方面,还有对植物的认识与了解,更重要的是在小组学习中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快乐。
(三)教师分享与评价
活动第三项,教师分享与评价。分享参与活动的感悟,从不同的视角评价每个小组的过程性表现。
影视传媒社指导教师,信息技术老师邹楠漪,对同学们拍摄剪辑的视频给予赞赏。邹老师帮助学生将视频转化为二维码,应用于植物标牌设计中。
邹老师也分享了信息化与美术设计,科技与艺术融合应用的理念。由刘正飞老师设计“为植物安家”结业纪念牌,邹楠漪老师运用信息化和3D打印技术,将设计图落地为现实,逐步转化与制作的过程,激发了同学们对信息化科学应用与艺术美学相融合的好奇心。邹老师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科学创造,欢迎同学们来到木工坊,在实践中学习,知行合一。
团委副书记、承美手工坊指导教师刘正飞对同学们的团结协作与合作探究给予肯定,每个小组都设计了形式丰富的植物标牌,既保留了植物的特征,也进行了充分的创意表达。
刘老师也特别关注到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完成项目的小组。从开始学习到成果汇报,任何学习都会遇到挑战,我们可以把它当作人生中宝贵的经验,在遗憾中收获力量,努力前行!
一直陪伴大家的察颜观色社团指导教师,生物老师侯媛媛,因为在青海格尔木参加教学竞赛没能来到现场,特意为同学们录了一个视频表达对同学们的肯定与鼓励,并在视频最后带大家看了格尔木的天空碧空如洗、晴空万里,并且希望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看到更广阔的天空。
本次活动特邀嘉宾,格物社指导教师,生物老师吕炎,对同学们的课程汇报进行点评,通过项目式学习,每个小组合作探究,将校园文化、美术设计、生物学科知识、文学诗词、信息化运用融于一体,将生态文明、科技文明、传统文化、审美表达进行综合应用,“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化”的理念值得推广和应用。
(四)看见与赋能
活动第四项,副校长雷金军代表校长室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评价,为师生赋能。
雷金军表示,春天是植物生长的季节,同学们做了一件增长知识又服务于大家的事情,比在教科书里学的更生动。活动的过程能看到同学们的成长,就像我们“石榴园”一样是一个大家庭,我们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加强沟通交流。希望同学们不仅给植物挂牌而且要落实保护,还要将合作成果对外推广,让更多人关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学校不仅有“琴轸书苑”、“心天地”(学生发展指导中心),未来还将在“红石榴大楼”建成科创中心,同时学校还在策划发展无人机、太极拳等特色社团。学校坚持把学生放在学校的最中央,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文化润校、课程立校、以爱育人、育人育心”。希望我们像石榴籽一样抱在一起,精神相依,彼此赋能,共同奔赴美好的未来!
(五)颁发“小石榴籽”结业纪念牌
同学们拿到了由刘正飞老师设计,邹楠漪老师运用信息化3d打印技术制作的“小石榴籽”结业纪念牌,与老师合影留念。
让每一颗石榴籽迸发出向上的力量,探索与这个美好世界的链接,感受成长的力量,共同奔赴美好的未来。
END
文稿 | 吕蔚如
一审 | 胡亚飞
二审 | 朱俊飞
三审 | 赵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