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后,合肥市第三十五中学以“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组织全校学生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清明祭英烈活动,引导青年学子厚植家国情怀,赓续红色血脉。
01研学寻根脉,山河砺青春
高一研学期间,在马鞍山、芜湖烈士陵园等地,师生们肃立默哀,向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聆听研学导师讲述英雄故事,感悟英雄们“英勇无畏、舍生取义”的家国情怀。团员青年重温入团誓词,誓言铿锵激荡人心。全体学生齐颂《少年说》,致敬革命先烈。
02线上寄哀思,云端缅英魂
学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资源,组织学生登录中国文明网、中华英烈网等平台,通过“网上祭英烈”专栏开展献花、鞠躬、寄语等活动。同学们在虚拟空间中表达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与追思,以绿色文明的方式传承爱国精神。同学们纷纷表示:“屏幕前的每一次点击,都让我感受到先烈们用生命守护信仰的重量。”
03线下践初心,实地悟精神
清明假期,校团委倡议学生走进红色教育基地,开展清明扫墓活动。团员青年们走进大蜀山烈士陵园、渡江战役纪念馆等地,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肃立默哀、敬献鲜花,并重温入团誓词。在纪念馆内,同学们通过观看历史影像、烈士遗物等,深入了解革命先烈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付出的巨大牺牲。高一(12)班吴梓欣表示:“先烈们用青春热血铸就的新中国,需要我们以奋斗续写荣光。”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更让青年学子在追思中感悟初心使命。校团委书记谢超强调:“铭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希望同学们以英烈为榜样,将爱国情转化为强国志、报国行。”未来,合肥三十五中将继续深化红色教育,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04团员青年说
走进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我的心瞬间被凝重的历史氛围填满。馆内陈列的珍贵文物与历史资料,将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鲜活地展现在眼前。看着战士们渡江用的简陋木船,想象他们在枪林弹雨中奋勇前行,我深深震撼于他们无畏生死、冲锋陷阵的勇气。
“淮海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这句话让我真切领悟到军民鱼水情深。如今的和平与繁荣,是无数革命先烈与人民群众共同铸就的。走出纪念馆,我满怀感恩,决心传承这份精神,在自己的生活中努力奋进,为美好未来添砖加瓦 。
以吾辈之青春,护荣光之中华。
——高一(10)班 李可欣
我们带来的不只是一束花,而是无法邮寄的思念、难以言表的感恩和拒绝遗忘的承诺。那些宝贵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历史的一页,而我们手中的鲜花,就是翻动书页时留下的记号。巍巍青山埋忠骨,朵朵白花祭英魂。
——高二(5)班 王凯悦
清明期间我来到了蜀山烈士陵园,踏入陵园,肃穆庄严的氛围让我屏息凝神:松柏环绕间,巍峨的纪念碑镌刻着烈士们用生命写就的忠诚。凝视浮雕上冲锋陷阵的身影,触摸冰凉的碑石,仿佛听见历史在诉说:他们也曾是风华正茂的青年,却选择用热血浇灌理想。在无名烈士墓前献花时,喉头哽咽难言——正是这些前赴后继的英魂,铺就了我们脚下的康庄大道。作为新时代青年,更应铭记红色基因不是书本里的铅字,而是代代相传的精神火种。我将以行动践行初心,在平凡的岗位上传承这份赤诚,让英雄之光永远照亮民族复兴之路。
——高一(11)班 王涵
今天我和朋友来到了蜀山区烈士陵园,看到了无数革命先烈和英雄人物为祖国付出的无限努力与心血,我倍感震撼,知道了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是千千万万革命烈士用汗水和鲜血换来的,我们要学习革命先烈“流汗,流血,不流泪。”的精神,努力学习,天天向上,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忘不了在纪念碑前默哀的情景,忘不了那一个个革命先烈陌生的名字,忘不了宣誓的那一句句话和那颗热烈的心。我想我会永远铭记在心,时时提醒自己,争做时代弄潮儿,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一(12)班 邵子一
来到渡江战役纪念馆,一进来就看到五司令的雕塑,心中油然而生的敬畏之情。进入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雕塑前的党旗与入党宣誓词,希望自己也能在未来加入中国共产党。有许多人们不约而同在清明假期来到场馆纪念革命先烈,满满的寄语都包含人们的敬畏与悼念之情,馆内形成了一种庄严而肃穆的氛围。再次学习红色历史,了解红色精神,从历史中窥探先辈的身影,学习他们身上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高一(5)班 徐梦婷
文稿 | 校团委
一审 | 刘正飞
二审 | 谢 超
三审 | 雷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