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7日,正值藏历新年除夕,山南市贡嘎县农村实验中学张婕老师跨越千里,走进合肥市第三十五中西藏班七年级3班(山南班)的课堂,以《多样的中国民间美术》为主题,为家乡学子带来一节兼具温情与文化深度的美术课程。
这场特别的“皖藏教研联动”,是基于西藏自治区课题《西藏美育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与效果研究》和合肥市课题《民族团结进步视域下中学美育浸润行动的路径研究》的阶段研究的教学实践,活动通过整合皖藏美育文化资源,跨区域协作深度开发新版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材,积极探索民族地区与民族特色学校的美育校本课程,立德树人,向美而行,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核深化汉藏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皖藏情缘”课堂:以美育人,共绘文化同心圆
作为安徽合肥人,张婕老师自2018年起便以援藏教师身份投身西藏教育事业,2020年主动申请调藏工作,是山南市贡嘎县农村实验中学美术教师,西藏自治区兼职教研员,西藏自治区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此次来到合肥三十五中西藏班授课,她以“藏历新年”为切入点,展示真实情境中的藏式民间手工艺竹编盒、切玛盒、藏戏面具,将传统节日与民间美术紧密结合:“今天我们既是庆祝藏历新年的‘家人’,也是探索中华文化瑰宝的‘同行者’。”
课堂上,张老师引导学生欣赏刺绣、蜡染、泥塑、剪纸等民间美术作品,深入探究了年画及其背后的文化与艺术意蕴中,揭示中华文化的多元共生性。
张老师引导学生将不同的民间美术元素提炼转化后进行文创设计和纹样再创作,同学们踊跃参与,大胆创作。有的选择提取青花瓷上的“传统纹样”,结合青花瓷对称剪纸技法手绘器皿图案,装饰精美纹样;有的以“门神守护”为灵感手绘木版年画人物,画面饱满大气、门神威风凛凛;还有同学以“民族团结一家亲”为主题,将汉族“福字”与民间刺绣的“牡丹纹”组合构图,形成装饰图样;还有人在作品中融入藏汉双语,写下“扎西德勒,新年快乐”。
课堂尾声,一场“小组PK展评”气氛热烈,将活动推向高潮。同学们为自己喜欢的作品投上宝贵的一票,并且给出投票理由。在互动与交流中,同学们内化了学科知识,也深化了文化内涵,坚定文化自信。
二、以美铸魂:美育赋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新范式
研讨环节,心理组、美术组等学科老师进行了热烈讨论。
心理学科组长张琳认为,这是一节有年味、有文化底蕴的美术课,通过丰富的民间美术形式,激发了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心理组占卉老师表示,在这节美术课上,教师不断的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创作与表达,学生也越来越积极自信的展现自己,美育和心育,相辅相成。
课题组成员,藏语文老师次仁旺久表示:“张婕老师的课堂让学生在艺术实践中感受中华文化魅力,更深刻体会到‘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真谛。”
课题主持人刘正飞进一步指出,课题组通过搭建多方育人平台,不断构建师师、校校、校地、皖藏协同育人共同体,开展跨学科、跨学校、跨地区美术教研,对美育赋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可操作性强,针对性强,“皖藏教研联动”,为课题研究提供了鲜活案例,具有现实的指导价值和实践价值。
此次活动中,藏历新年的节日氛围、皖藏教师的跨区域协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间美术)的深度交融,生动诠释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未来,课题组将继续立足特色校情,探索美育特色化内涵化发展路径,不断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融,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民族教育高质量发展。
文稿 | 刘正飞
一审 | 刘正飞
二审 | 詹道勇
三审 | 许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