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缘起
科学教育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基础教育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基础。2023年教育部等十八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着力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当前加强科学教育研究对探索基础教育创新与发展具有现实作用。
2024年由学校信息技术组尹黎明老师领衔申请的市级重点课题《科学素养视域下内地西藏班科技教育模式建构与实践研究》成功立项,该课题意在通过对西藏班(校)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的探索,总结出一条民族教育背景下促进科学教育发展的“科技之路”,推动西藏班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发展,促进地区科技水平的提升。通过研究,可以为内地西藏班(校)学生提供更多科技教育资源和机会,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水平,培养学生科技创新与实践能力。在课题立项后,课题组着手进行课题研究,并积极开展各项活动,现就有关活动做如下简要梳理。



最后,学员围绕科技馆资源的开发与运用这一主题分组进行设计汇报,各组积极准备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呈现出众多富有创意和实用性的课程方案。综合各项表现,尹黎明老师在此次培训获评优秀学员,这一培训为学校科技教育研究搭建了多元化的研究平台,课题组也将以此为契机,不断拓展科技教育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在授课过程中,武院士将复杂的宇宙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学生们仿佛乘坐着想象的飞船,穿梭于浩瀚的星河之间。他不仅详细解释了宇宙的结构、恒星的生命周期,还探讨了宇宙的起源和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武院士的讲述激发了学生们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引导他们树立起自然科学的现代宇宙观。
此次科普活动在校领导的支持下,响应科技馆的号召,课题组成员邹楠漪老师组织了西藏班学生参与线上直播活动。尽管身处不同地点,但科技的力量让西藏班的孩子们跨越空间的限制,与现场的同学一同聆听武向平院士的讲座。活动的最后,武向平院士还耐心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各种问题,无论是关于黑洞的神秘,还是对外星生命的好奇,他都一一详尽解答。这种互动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也让他们感受到了科学探索的乐趣。
此次“同上一堂科学课”主题活动不仅是一次科普教育的实践,更是对未来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激励。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参与活动的青少年或许会成为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而今天的经历将成为他们心中宝贵的财富。课题组将进一步与合肥市科技馆进行深度合作,开展更多的科技教育项目活动,激发更多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