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校园新闻

石榴园教研 | 馆校合作 | 携手探索宇宙奥秘 助力科学教育研究——合肥三十五中市级重点课题研究活动阶段性进展

课题研究缘起

科学教育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基础教育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基础。2023年教育部等十八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着力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当前加强科学教育研究对探索基础教育创新与发展具有现实作用。

2024年由学校信息技术组尹黎明老师领衔申请的市级重点课题《科学素养视域下内地西藏班科技教育模式建构与实践研究》成功立项,该课题意在通过对西藏班(校)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的探索,总结出一条民族教育背景下促进科学教育发展的“科技之路”,推动西藏班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发展,促进地区科技水平的提升。通过研究,可以为内地西藏班(校)学生提供更多科技教育资源和机会,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水平,培养学生科技创新与实践能力。在课题立项后,课题组着手进行课题研究,并积极开展各项活动,现就有关活动做如下简要梳理。

活动一:课题负责人参与馆校合作培训
8月20日至26日,由中国科学技术馆主办、合肥市科技馆承办的“馆校合作中小学教师科学教育实践能力提升培训”活动顺利举办,合肥三十五中信息技术组尹黎明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此次培训汇聚了安徽省内104名来自科学、物理、信息技术等多个科目的骨干教师和科普场馆科技辅导员,8位科学类专家进行了精彩的授课与案例分享,内容涵盖当前科技教育的热点话题,如教育理论前沿知识、人工智能与科普教育行业的应用、安徽省科学教育的探索以及合肥市科技馆多元化教育活动的实践等。

培训期间,所有学员一同前往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安徽创新馆和安徽省科技馆新馆参观见学。这些实地参观让学员们近距离接触了国家大科学装置和安徽省前沿科技成果,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和力量。同时,也了解到了丰富的科普资源,为今后的科技类教学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和灵感。

最后,学员围绕科技馆资源的开发与运用这一主题分组进行设计汇报,各组积极准备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呈现出众多富有创意和实用性的课程方案。综合各项表现,尹黎明老师在此次培训获评优秀学员,这一培训为学校科技教育研究搭建了多元化的研究平台,课题组也将以此为契机,不断拓展科技教育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活动二:同上一堂网络科学课
9月23日下午,学校信息技术学科组组织高一年级西藏班同学参与观摩了一场网络科学课程活动,本次课程现场活动由中国科技馆主办,活动主题为“科技馆里的科学课”,中国科学院院士武向平受邀作为专家为学生开启了一场精彩的科学之旅,武院士的授课课题为《宇宙的远方》,众多热爱科学的线上、线下青少年齐聚一堂,与顶尖科学家和工程师共同探索科学的奥秘。

在授课过程中,武院士将复杂的宇宙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学生们仿佛乘坐着想象的飞船,穿梭于浩瀚的星河之间。他不仅详细解释了宇宙的结构、恒星的生命周期,还探讨了宇宙的起源和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武院士的讲述激发了学生们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引导他们树立起自然科学的现代宇宙观。

此次科普活动在校领导的支持下,响应科技馆的号召,课题组成员邹楠漪老师组织了西藏班学生参与线上直播活动。尽管身处不同地点,但科技的力量让西藏班的孩子们跨越空间的限制,与现场的同学一同聆听武向平院士的讲座。活动的最后,武向平院士还耐心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各种问题,无论是关于黑洞的神秘,还是对外星生命的好奇,他都一一详尽解答。这种互动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也让他们感受到了科学探索的乐趣。

此次“同上一堂科学课”主题活动不仅是一次科普教育的实践,更是对未来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激励。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参与活动的青少年或许会成为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而今天的经历将成为他们心中宝贵的财富。课题组将进一步与合肥市科技馆进行深度合作,开展更多的科技教育项目活动,激发更多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