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研动态 校园新闻

语文组、美术组开展跨学科融合教研活动

        为促进学科融合,深度落实核心素养。2023年3月29日上午,在合肥三十五中尚行楼二楼美术教研中心,合肥三十五中语文组、美术组联合组织了跨学科融合教研活动。合肥三十五中教科室詹道勇主任、王莎副主任现场指导,语文学科教研组长葛显娇老师、语文组胡燕老师、美术组全体教师共同参与。

        此次活动由美术组前期策划,在和语文组深度沟通之后,明确活动主题。

        活动内容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美术组刘正飞老师《抒情与写意——文人画》课例分享,语文组胡燕老师《漫溯文本插图,助力深度学习》论文分享,美术组张婕老师《江山如此多娇,感悟家国情怀》博物馆美育课程分享。

《抒情与写意——文人画》课例分享

IMG_265

        活动第一项,刘正飞带来《抒情与写意——文人画》课例。课例以“感知-理解-迁移”为逻辑架构,帮助学生探究文人画的艺术特色与文化价值,通过问题链的设计组织教学活动,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在循序渐进中,不断促进学生学习的深度理解。

IMG_266

        以生活中的艺术事件链接课程学习,以赏析经典的艺术作品阐释文人画的艺术特征,以艺术实践的方式感知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以多维度的审美视角探究解读文人画以形写神的艺术意蕴,语文、思政融学科的知识链接,更是打开了学生美术鉴赏学习的新视野,形成了独特的审美判断和文化理解,有效促进了学生的思维进阶。

        《漫溯文本插图,助力深度学习》论文分享

IMG_267

         活动第二项,胡燕进行《漫溯文本插图,助力深度学习》论文分享。胡燕老师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聚焦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独立小说单元插图,通过以教材插图创造活动情境,围绕文本插图提出核心问题,以插图为质疑基点,探究插图的绘画形式、个性化创造插图等方面,深挖插图功能,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IMG_268

         树立语文课程资源意识,重视和挖掘教材插图的教学价值,引导学生以图读文、以图证文、以图解文、以图说文,形成文本教学与插图教学的相得益彰,促进语文教学走向深度教学,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从而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博物馆美育课程分享

         活动第三项,张婕进行《江山如此多娇,感悟家国情怀》博物馆美育课程分享。博物馆美育课程从真实情境中提练问题,发现教材与“傅抱石绘画艺术展”的联系,深挖跨学科课程资源,充分发挥教研共同体的集体智慧,进行课程设计,立足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关键品格与必备能力。

IMG_270 IMG_271

        通过结构化思维,进行逆向设计,以项目式活动的方式组织课程,通过“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化”,让学生在做中学,在体验中感知,在真实情境中合作探究,实现知识的迁移、理解、运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IMG_272 IMG_273

        在三位老师分享之后,美术组、语文组,进行了集中讨论。教科室詹道勇主任、王莎副主任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指导与总结。
语文学科组长葛显娇老师表示,在这百般红紫斗芳菲的烟花三月里,语文和美术双向奔赴,撞个满怀,共同开启一段诱人的文化之旅。

        文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文,二者异迹而同趣。当刘正飞老师展示徐青藤“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的《葡萄图》来宣泄胸中块垒时,文人又何尝不曾慨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祈求无得束书归,依旧骑驴向翠微。满面风霜尘土气,山妻相对有牛衣”。面对生命的迷茫,画家在寻找答案,诗人也曾追问。虽然说丹青难写是精神,但更有笔端浩气展霓虹。

          以“文”化人,以“美”育人,语文和美术携手同行,踏寻中华文明之根,筑牢民族精神之魂。
语文组胡燕老师认为,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科融合,聚焦核心素养。刘正飞老师的《人文画》课例,以知人论世的方式解读不同时期的名家大作。课程设计既赏心悦目、精彩纷呈,又辞微旨远、发人深省,让大家真正体会到了诗画同质、书画同源。对今后的语文教学也给予了深远的启示:不要忽略语文诗歌中名家插图,用插图与诗文结合的教学能更深刻的理解作家与作品,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进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张婕的博物馆美育课程《江山如此多娇,感悟家国情怀》,以“傅抱石画展”为契机,以“跨学科”为依托,以“红色经典”为传承,以“家国情怀”为目标,了博物馆美育课程的风采。“美育课程”的走出去是美术组老师们集体实践的成果,也为“语文课程”能够走出去提供最有效的路径。
跨学科融合,融合的是教师们的智慧与努力,成长的是学生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

        美术组刘正飞表示,胡燕老师的论文分享让人耳目一新,以小见大,提供了很多的教学参考和思考。插图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善用图像,挖掘图像背后的价值与意义。

        文章的结构,抽丝剥茧,不断深入,提供了写作的新思路,以疑问与设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生成新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思考。

        打通不同学科的壁垒,更多是贯通学科与生活的联系。以开放性思维面对跨学科学习,也会带给学生新的视野。《文人画》课例中的人文素养、教材文本与插图的关系、博物馆美育课程中的家国情怀,都在构建生活与知识的连接。

        构思、实践、参与,本次教研活动体现了有意义的探索。在义务教育课标中,跨学科融合被提到40余次,体现了教育生态走向融合的趋势。
王莎认为,此次跨学科教研活动,体现了不同学科教师对新教材的研究、处理、运用。基于对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从真实生活中发现真实的问题情境,美术、语文、历史、思政等人文学科有着共通的价值点,跨学科融合打破了学科壁垒,让学生的学习体验更为立体、多元。在今后的教科研活动中,可以尝试从传统的“同课异构”走向跨学科融合的“异课同构”,从理念创新走向实践创新,以微课等形式呈现跨学科融合教研的实践成果,引领教科研整体发展,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詹道勇作总结发言。詹道勇说,此次跨学科融合创生教研,体现了合肥三十五中“融研乐教”的教研理念。

        融合学科,赋能教师,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享受教学过程的乐趣,分享教学教研的实践成果。

        美术组刘正飞老师分享的《文人画》课例,水墨写意的“气骨、气韵、气象”与语文的“语言、形象、意象”相对应,充分体现了文学与绘画的关系。刘正飞的教学设计模式、课堂组织形式、实施方式策略,是“有趣、有效”的。

          语文组胡燕老师的《漫溯文本插图,助力深度学习》,以教材插图为切入点,以点带面,进行“打井式”拓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领学生用图像识读的方式,观察与理解文本情境,拓展学科思维,实现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地。

        美术组张婕老师的博物馆美育课程设计,体现了国家教材与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生成,学生的深度参与,让课程呈现鲜活生动的新面貌。

        以“文”化人,以“美”育人。语文和美术携手同行,踏寻中华文明之根,筑牢民族精神之魂。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